之前撰写《历代宰相与蒙顶山茶》时,漏掉了一个四川老乡,他就是曾担任名山茶监,后官至宰相的虞允文。相传,当年他任宰相期间对蒙顶山茶与茶祖吴理真进行了宣传推介,让朝廷上下知道了吴理真的植茶功绩。《名山县志》记将其:“入祀名宦祠”,可见虞允文对蒙顶山茶的发展是做出了不朽贡献的。
一、虞允文生平和功绩
虞允文(1110年—1174年),南宋隆州仁寿(今四川眉山市仁寿县)人,字“彬父”,一作“彬甫”,为南宋名臣,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。虞允文幼时聪慧,七岁即能提笔作文,后进入仕途。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,登进士第,委任为通判彭州(今成都市彭州市),权知黎州(今雅安市汉源县)、渠州(今达州市渠县)。当时秦桧当权,他和其他四川书生一样皆未被重用。秦桧死后,终获中书舍人赵逵推荐,就任秘书丞,官至礼部郎官、中书舍人、直学士院。绍兴三十年(1160年)出使金国,见其大举运粮造船,归请加强防御。次年,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(今安徽当涂境内),适主将罢职,三军无主,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,遂毅然督战,以1.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,结果大败金军,赢得了著名的“采石大捷”。 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任川陕宣谕使,与收复陕西数处州郡。乾道元年(1165年),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。乾道三年(1167年),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。乾道五年(1169年)为相,乾道八年(1172年),改任左丞相兼枢密使,授特进,旋即再任四川宣抚使,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,以图光复大业;同年秋,授少保、武安军节度使、四川宣抚使职务,封为“雍国公”,皇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。在任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,以图光复中原,最终积劳成疾,淳熙元年(1174年)病卒。淳熙四年(1177年),宋孝宗诏赠其“太傅”,谥号“忠肃”。
虞允文身姿雄伟,长六尺四寸,慷慨磊落有大志,是为国担负任重道远之责的人才。他生于北宋末,建功业于宋金和战之惊涛骇浪中,采石之战,以一介书生,以弱制强,拒劲敌于江北,挽社稷于狂澜,恢弘功业,千古传颂,后出将入相近二十年 ,孜孜忠勤无二志,史称其“战伐之奇,妙算之策,忠烈义勇,为南宋第一”。
虞允文撰有《虞雍公奏议》等,《宋诗纪要》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辑录其作品,曾注解《唐书》、《五代史》,藏于家;有诗文十卷,《经筵春秋讲义》三卷,《奏议》二十二卷,《内外志》十五卷,行于世。
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,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。明代书法家吴宽在《跋宋虞忠肃公手帖》中评论其书法“词语详雅,气象雍容”;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:“文氏《停云馆帖》十跋……第六卷为南宋名臣书,如……虞雍公之俨雅,皆有可采者。”虞允文传世的墨迹有《适造帖》、《钧堂帖》等。毛泽东主席在读《宋史·虞允文传》时,感叹:“伟哉虞公,千古一人”,对其高度评价。
二、虞允文对蒙顶山茶的贡献
虞允文早年以文学造诣跻身为台阁大臣,绍兴初任名山茶监,办公与住所在现在名山区蒙顶山镇槐溪村槐溪桥附近。当时他主管名山茶叶的生产收购并按朝廷规定与土蕃(西藏)换马,以解决宋金战争中南宋王朝所需战马。那时名山茶叶常年产量在2万驮(1驮100斤),茶叶征收任务非常重。担任名山茶监期间,他深感茶农辛苦、茶叶任务很重,因此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发展,重视茶园管理,关心体恤茶农,经常深入茶区了解和指导茶园发展,深受百姓爱戴。他时常关心宋金战事,把蒙顶山茶发展与南宋王朝后方土蕃的稳定相联系,认真履行以茶易马的茶监职责,为蒙顶山茶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当为后世铭记。
作者简介
陈开义,男,47岁,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、雅安市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(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局长、名山区文联主席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)。先后在《中华茶文化》、《茶博览》、《茶周刊》、《中国茶叶市场》、《中国茶业》、《走遍中国》、《星星诗刊》、《四川日报》、《四川农村日报》、《四川人大权力报》、《四川政协报》、《调查与决策》、《四川三农》、《农村建设》、《四川茶叶》、《四川省情》、《四川文学》、《四川旅游》、《四川文艺》、《县域经济》、《茶缘》、《四川水利报》、《深圳特区报》、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、北京茶叶网、亚太茶业网、凤凰网四川、中华名茶网、茗边、手机搜狐网、手机新浪网、新茶网、茶旅世界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(件)。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《撼魂》,参与编辑《茶祖故里行》、《吴之英评传》、《丰碑》等著述,作品曾多次入选《蒙山雅韵》、《蒙山春来早》、《撼魂》、《茶祖故里行》、《品味》、《蒙顶山》、《二郎山》等专辑,著有个人文集《杯中岁月》。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,先后参与主编《蒙顶山茶文化读本》、《蒙顶山丛谭》》等茶文化书籍,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《蒙顶山》和《雅安日报。今日名山》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《蒙顶山茶》刊。